首页 > 新闻
中国进口了多少芯片?
2024-01-19 15:37:23

以下文章来源于半导体产业洞察 ,作者李晨光

近日,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尽管集成电路仍领先于原油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进口商品,但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和金额均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6亿颗,价值3494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10.8%,进口额下降了15.4%。

这也是自2005年海关总署开始追踪该数据以来,首次出现连续2年持续下滑。

对此,笔者追踪了2005年以来,海关总署的进出口统计记录,看一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出口情况和变化趋势,以及其中反映着的行业发展脉络。

undefined

2005-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数据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undefined

2014-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数据图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狂奔

可以看到,自有统计以来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整体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走势,中间偶有年份出现波动。

据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2857亿块,同比增长7.3%;进口金额2176亿美元,同比下降5.9%。出口集成电路1535亿块,同比增长7.6%;出口金额609亿美元,同比下降30.5%。

到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额均创下历史新高。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6355亿块,同比增长16.9%;进口金额4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3.6%。中国集成电路出口3107亿块,同比增长19.6%;出口金额1538亿美元,同比增长32%。


undefined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到,无论是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还是金额,相较于2014年,2021年都实现了翻倍增长,这意味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自然绕不开终端市场的需求驱动。2014到2018 年,智能手机处于快速渗透期,受下游智能手机、TWS 等消费类电子需求旺盛的驱动,全球半导体市场蓬勃发展。


在这期间,不只是集成电路进出口数据的双双提升,中国集成电路产值也在不断攀向新高度。


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3015.4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设计业增速最快,销售额为1047.4亿元,同比增长29.5%;制造业受到西安三星投产影响,2014年增长率达到了18.5%,销售额达712.1亿元;封测业销售额1255.9亿元,同比增长14.3%。


到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到2014年的两倍以上,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更是超过2014年的三倍。


undefined

2014-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值数据图

(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在下游需求维持高景气度、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产业资本投入持续增加等因素作用下,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细分产业来看,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业均保持快速增长,在2021年之前,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增长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上,2015年到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增长率均超过25%。封测产业作为中国的优势产业,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向上增长。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信息是,2015年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主要销售领域在集成电路封测领域,2016年开始更具技术含量的设计环节成为我国最主要的集成电路细分领域,2020年集成电路制造产值也超过封测,跃居第二位。到2022年,集成电路设计实现销售额5156.2亿元,占我国集成电路总收入的42.9%;制造环节销售额3854.8亿元,占比32.1%,封测占比25%为2995.1亿元。

由于中国正在建设新的晶圆厂产能,有望在未来几年显着提高其芯片制造能力。据巴克莱银行预计,中国的集成电路产能将在未来五到七年内增加一倍以上。(这种增长或超出了当前的市场预测)


2021年,集成电路市场迎来分水岭

在半导体市场需求旺盛的引领下,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高速增长。根据WSTS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销售达到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6.2%。


其中,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增长态势,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首次突破万亿元。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4519亿元,同比增长19.6%;制造业销售额为3176.3亿元,同比增长24.1%;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763亿元,同比增长10.1%。


但从数据走势来看,2021年似乎是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鼎盛与衰退的分水岭,在2021年之前不管是产量还是进出口量都保持高速增长的走势,但在2021年后这几个数据指标无一扛得住压力,纷纷下滑。


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集成电路进口额首次出现2连降。


那么,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数据为何能实现大幅增长创下历史新高,以及后续为何出现持续衰退?


笔者认为有几点原因:

1

自2018年开始,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使得众多厂商开始大量囤货以避免贸易壁垒造成的供应短缺,直接拉高了集成电路的进出口金额。

2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一方面全球半导体市场在居家办公学习、远程会议等需求驱动下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芯片生产受到疫情冲击,频繁停工、供应不足,导致行业出现“缺芯潮”,集成电路产量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企业囤货的同时芯片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进而导致进出口额也随之上涨。

3

汽车芯片的激增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2020年左右开始,新能源汽车迅速兴起,芯片市场需求年增幅达20%,这些数据也直接拉高了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各类指标。

4

产业持续发展迭代,随着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5G、AI、IoT、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芯片需求量的上升。


在多项因素影响下,2021年迎来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新增势。


在催生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后续发展埋下了下滑的隐患。


由于受前几年供需错配、缺芯涨价、疫情期间对消费电子超前消费等多因素影响,全行业的库存在2022年达到历史高位,随后进入去库存阶段。


彼时,全球经济陷入低迷,2022年以来,在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终端市场需求疲软、贸易摩擦加剧、通胀攀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焦点影响下,全球半导体销售增速放缓,产业链供应链复苏速度低于预期。


对应的,中国集成电路产量与进出口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5384亿件,比2021年下降15.3%。按价值计算,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4156亿美元,与2021年相比下降3.9%,表明中国正在为进口支付更高的单价。


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下滑幅度再次加剧。据数据披露,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6亿颗,价值3494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10.8%,进口额下降了15.4%。


带来这一变化的原因不难理解:除了上述提到的受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摩擦影响,导致全球半导体市场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则受到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和国产替代效应影响,导致国内不断提高本地芯片产量,对高端芯片的进口需求减少。


这一点从国内集成电路产值中也能得到印证,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约为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8%。


根据TrendForce最近的一份报告表示,中国大陆目前有44家运营中的半导体晶圆厂,另有22家在建。预计到2024年底,将有32座晶圆厂扩大成熟芯片的产能。到2027年,中国成熟工艺产能在全球的份额将从2023年的31%增至39%,如果产业链各环节进展顺利,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预计未来,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完善,国产芯片的质量和性能将不断提升,国产替代的范围和程度将不断扩大,从而降低中国进口电子IC市场的规模和增速。


整体来看,中国半导体产业尽管面临技术和地缘政治的双重挑战和巨大压力,但高速增长的市场规模依然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提供了重要机遇。根据工信部介绍,近十年集成电路产业的复合增长率为19%,是全球增速的3倍。


贸易逆差波动背后,释放什么信号?

从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和金额来看,2014-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数据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进出口逆差在不断扩大。


以高速增长的2021年为例,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均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但相比出口,进口数量和金额的上涨速度在那几年斜率更大,增速更快。


undefined

2014-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逆差数据图


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逆差持续加大。


这表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给率较低,国产芯片仍不足以满足国内半导体需求,尤其在中高端芯片领域,依赖进口的现象较为严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出口产品中,还有不少是海外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大陆设立的工厂所制造,不难判断,实际的贸易逆差要高于数据所体现的。

但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贸易逆差开始随之缩小。

上文介绍了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方面的数据和变化。出口方面,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2%至2734亿块。然而,同期出口值略微增长0.3%至1539亿美元,进出口逆差为2617亿美元,同比下降6.1%。

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数量进一步下降至2678亿块,出口额大幅下降10.1%至1360亿美元,贸易逆差缩小为2134亿美元,同比下降18%。

对于不断缩小的贸易逆差,一方面,当前全球各国都在争抢产能,通过大量补贴和优惠招揽半导体公司,旨在更多满足本地需求,减少进口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量;

另一方面进口的减少程度比出口更大,这种正负交错的情况表明我国芯片的自给率在进一步提高。据外媒预测,2023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将达到23.3%(包括了中国境内外资公司生产的产品)。

这一数据与2020年16.6%的芯片自给率相比已经有所提高,尽管还存在一定的进口依赖,但中国已经朝着芯片自给率提高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从中国大陆的芯片进出口数据和贸易逆差变化情况来看,国内生产的高端芯片留在国内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在经历低迷的2022和2023年的处境下,国产芯片的产量还在增长。据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约为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8%;2023年1-10月,国内累计生产集成电路达到了2765.3亿块,与去年相比仍增长0.9%。


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韧性和发展空间可见一斑。


写在最后

从多年来的行业发展动态和形势来看,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并在全球芯片市场占据更大的份额。


日前,市场调研机构Market.us对未来10年的半导体行业进行了展望,认为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大幅增长。预计从2023到2032年,全球销售额将以8.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2年,预计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3077亿美元。

  undefined


在这个乐观的市场预期下,针对中国IC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有业内专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加强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高度复杂和专业化的产业链,需要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建议加强国内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交流和技术合作,形成有效的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拓展国际半导体市场的合作空间: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下,单方面依赖进口高端芯片是不可持续的,不利于国内半导体产业健康发展。建议拓展国际半导体市场的合作空间,与全球国家和地区建立更加稳定和互利的合作关系,保障IC市场的供应安全和稳定。

加快新兴技术/应用的推广和普及:新兴技术和应用是IC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和驱动力,也是国内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契机和挑战。建议加快新兴技术和应用的推广和普及,提高国内市场对高端芯片的需求量和质量,促进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培育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资源,也是中国芯片市场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半导体产业仍面临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问题,建议培育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人才队伍,加强对半导体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提高国内半导体产业的人才水平和竞争力。

总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还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和机遇,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为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撑。